跳到主要內容

五一假期结束

早起去驾校学车,一直到下午才到家,进门觉得很困,睡到夕阳西下。

晚饭后,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家人身体不好,好在笃信佛教,至少还有精神寄托,我也常常现学现卖的“开导”一下,离家远,所能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放下电话,发现自己可以跟他人说得头头是道、“口吐莲花”,而轮到自己头上,却依然迷糊。就像开车的几个步骤,背起来想起来都很简单,而一旦上车还是手忙脚乱。面对一个机器、几个固定的程式尚且如此,何况外界变化莫测的环境、和自己内心电光火石的念头呢?

明天上班,黄金周刚刚开始,便提前一天草草收了场。给人讲大道理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现在只觉得工作不过是烹小小小鲜,这个都应付不来老子就别混了。以后的事情多着呢。

PS:发现在电脑前敲字也是上瘾的。打开音乐,把手放在笔记本键盘上的一刹那,恍惚觉得自己是《海上钢琴师》里面的1900……,哈哈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懂一点代码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

一个人住第三年

从家里休完年假回来,就搬到了新家。尽管比较小,而且上班也远了,但还是迫不及待的住了进来,将原先的房子空置了一周。原因,一是厌倦了那边隔壁的装修声、吵架声还有时不时的呻吟声;二是新家和老房相差的是一个时代,西坝河那边的红砖楼房和国营百货总让我感觉行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某个小镇,而这边的小区还能让我时不时的感受到现实的真实。 闲着没事儿掐指算了算,从毕业至今,一个人住已经两年了,转眼就开始第三个年头。随身的东西增增减减,身边的人来来往往,事情经的越多、心里反倒越淡,工作依然占据时间的大部、但却不是生活的主流,求变的心思依然迫切、但越来越相信机会可遇不可求。 毕业后的第三个年头即将开始,就用这几百个字纪念一下。

一梦如是

上周日母亲抵京,准备研究换肾的事宜。周一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却发现了其它的病症,转而进行取样、化验,并等待结果。周五拿到结果,不幸,因为结果;万幸,因为发现得早。 母亲信佛已久,患病以来更是以药师佛为依。昨晚彻夜长谈,尽管旁人并未明示,但她已知晓病情;他们怕我担心,未敢向我透露病情,而我也从口气和表情中猜出。面其他亲属,我们依然装作不知,免得他们担心,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互相道破,相视一笑。“一切和合而成的事物,终将分离”,这是佛陀一生示现的真理,我们尚不能“心无挂碍”,但却可以泰然面对。我叫母亲回去修持时发愿往生东方琉璃净土,在那里“进修”后回来利益众生。换个面孔再见时,或许会忆起今生种种,颔首道“如是,如是,一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