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无暇

临下班到bbs上签到,发现baofeng在向阳门第上又发了一篇博叫“匆匆”,俺便“匆匆”的浏览了一遍。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看朱自清的《匆匆》开头这几句就知道他并不匆忙,还有时间看燕子来去、杨柳枯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无暇”,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身边匆匆流过的一切。

领导出差,本来还在庆幸自己能够“偶得浮生几日闲”呢,没想到“两会”已经迫在眉睫。报社老总要让襁褓中的网站小试身手,在两会报道上搞报网互动。于是下班前的几个小时就在匆匆的确定板块、设计页面和沟通中溜走了。看来年后的一个月注定是要在匆匆中度过了,白天的两会、晚上的翻译……,不知道周末还能不能够期许。想起在学校时买的一本德国人的哲学著作,似乎名字就叫做《闲暇》,大意就是“人类工作是为了赢得闲暇,工作本身只是工具而已”。还记得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的话:

众神为了怜悯人类——天生劳碌的种族
就赐给他们许多反复不断的节庆活动,
借此消除他们的疲劳;
众神赐给他们缪斯,
以阿波罗和迪奥尼修斯为缪斯的主人,
以便他们在众神陪伴下回复元气,
因此能够回复到人类原本的样子。
——柏拉图

似乎自从看过这段话并掏钱把书买回来之后,自己就开始四处找工作了,此后便无暇再翻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懂一点代码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

好玩的second life

很早就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游戏——《second life》,一直很纳闷到底是怎么玩的。今天终于注册了一个帐号,又成功的安装了客户端,进去逛了一圈。感觉真是名不虚传,与限定跑道的极品飞车和每局5分钟的CS相比,这个游戏太自由了,而且很真实。在里面开车转了一圈,学会了怎样像超人一样飞翔,还知道怎么打扮,最后又在城楼上留了个影。可惜的是电脑的配置不够高,等改天装上一个高配的台式机,一定会乐此不疲的,尽管界面是全英文,但玩起来似乎障碍不是很大。 做为第一次进入游戏的留影纪念……

五一假期结束

早起去驾校学车,一直到下午才到家,进门觉得很困,睡到夕阳西下。 晚饭后,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家人身体不好,好在笃信佛教,至少还有精神寄托,我也常常现学现卖的“开导”一下,离家远,所能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放下电话,发现自己可以跟他人说得头头是道、“口吐莲花”,而轮到自己头上,却依然迷糊。就像开车的几个步骤,背起来想起来都很简单,而一旦上车还是手忙脚乱。面对一个机器、几个固定的程式尚且如此,何况外界变化莫测的环境、和自己内心电光火石的念头呢? 明天上班,黄金周刚刚开始,便提前一天草草收了场。给人讲大道理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现在只觉得工作不过是烹小小小鲜,这个都应付不来老子就别混了。以后的事情多着呢。 PS:发现在电脑前敲字也是上瘾的。打开音乐,把手放在笔记本键盘上的一刹那,恍惚觉得自己是《海上钢琴师》里面的1900……,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