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07的文章

无暇

临下班到bbs上签到,发现baofeng在 向阳门第 上又发了一篇博叫“匆匆”,俺便“匆匆”的浏览了一遍。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看朱自清的《匆匆》开头这几句就知道他并不匆忙,还有时间看燕子来去、杨柳枯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无暇”,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身边匆匆流过的一切。 领导出差,本来还在庆幸自己能够“偶得浮生几日闲”呢,没想到“两会”已经迫在眉睫。报社老总要让襁褓中的网站小试身手,在两会报道上搞报网互动。于是下班前的几个小时就在匆匆的确定板块、设计页面和沟通中溜走了。看来年后的一个月注定是要在匆匆中度过了,白天的两会、晚上的翻译……,不知道周末还能不能够期许。想起在学校时买的一本德国人的哲学著作,似乎名字就叫做《闲暇》,大意就是“人类工作是为了赢得闲暇,工作本身只是工具而已”。还记得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的话: 众神为了怜悯人类——天生劳碌的种族 就赐给他们许多反复不断的节庆活动, 借此消除他们的疲劳; 众神赐给他们缪斯, 以阿波罗和迪奥尼修斯为缪斯的主人, 以便他们在众神陪伴下回复元气, 因此能够回复到人类原本的样子。 ——柏拉图 似乎自从看过这段话并掏钱把书买回来之后,自己就开始四处找工作了,此后便无暇再翻看。

又是一年

如果说上学时过年回家还能算是“on holiday”的话,工作后过的这个春节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一个小小的“break”。短短的七天,空间和记忆的交错让我倍感惶惑,直到今早回京,对过去几天还是恍然若梦。在北京的日子被现实的种种填的满满登登,根本无暇去联想和回忆;而回家的日子虽然短暂,但一地一物却可牵扯出往事千端,离开时更是有无限回忆和牵绊。身不由己的时间限制使两地间的距离远远超出了路途本身。 照例每年春节父母都要去农村看望一位姨奶,今年回家才知道她已经在年前去世了。她所在的村子是我们那边最富庶的,但她家却是我们那里最贫穷的。过年她的儿子到我家来拜年,说刚刚从沈阳回来,去看望了姨奶的两个弟弟。姨奶行动不便,走路只能扶着板凳一步一步挪动,一辈子没有钱,临终只留给儿子260元,最后的愿望就是让同样贫穷的儿子拿着这钱去沈阳看看自己的两个弟弟。沈阳的两个弟弟每年都会来这里看望她,唯独今年由于身体的原因耽搁了行程,不想却成了永远的憾事。沈阳到西柳,三个小时的车程,对三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何其遥远…… 家附近的寺院从大年初一开始办“药师佛七”,祈愿新年吉祥。院内整齐摆放着一排排的酥油灯,据说佛前点灯可以消灾延寿,而这也正是普通人最大的期望了吧。 想起药师佛往昔所发的誓愿—— 愿我来世 得菩提时 心似明镜 身如琉璃 内外明彻 净无瑕秽。 人心若能离开名利诱惑,不去贪染执著,所求也只是平常。 又是一年的开始,但求人人都能安享居家之福吧。

回家了

伴着北京除夕的夜色上了火车。 在卧铺上辗转反侧了近12个小时,今天终于顺利到家。 我那短短七天的假期啊,从初一开始了。 PS:谁说除夕夜的火车上有免费的饺子吃的?居然要十个大洋!明目张胆的打秋风,还好我有先见之明,上车前自己在家煮了饺子吃,总算对得起自己!

过年就是过“三十儿”?

阴差阳错,今年的“三十儿”晚上要在火车上度过。 今天上班,似乎听到谁说了一嘴“过年不就是过三十儿么?”。的确,小时候的记忆里确实“年”就等于“三十儿”。年前漫长的等待,就是为了三十儿中午的一顿火锅,过年的高潮就在三十儿晚上的春晚,还有外面振聋发聩的鞭炮声。 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三十儿是漫长且兴奋的。早上七八点钟起床,帮着大人洗碗刷盘子上供;赶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要把春联和大大小小的“福”字贴好,同时院子里还要响起鞭炮声;晚上可以破天荒的“晚睡”,看四个小时的春晚;然后用扑克牌“破月”……,整整一天的活动都是打破常规的,而且大都是一年一度的,那是的心里总是荡漾着狂欢的喜悦。 但今天还在上班的我,如果不是日历的提醒,根本没有过年的感觉。“年”的价值等同于“七天假期”而已。三十儿的氛围早已淡漠,可能是因为小时候那种出轨的狂欢在现在看来已经过于平常了吧。身处其中和回头看,感觉是不一样的。突然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闰土,那个曾经在月下舞叉的的少年。

六人行·咖啡

事实证明:长时间熬夜和睡眠不足是不行地。 昨天下午开始头疼。晚餐聚会,面对一桌子的菜没有丝毫胃口,只勉强吃了一碗豆花。到家也不觉得饿。打开电脑,在屏幕后面的镜子里,发现了一张铁青发黑憔悴的脸,与早上出去时判若两人,突然想起了那个系列短片的名字——“十分钟年华老去”。蒙头大睡到中午,醒来满床阳光灿烂。看来睡觉是最好的恢复方式,脑袋不疼了,浑身每个毛孔都透着舒服。 到物美给表换了电池,又去音像店买了觊虞已久的《老友记》全套,花了280块大洋。上google看这两天的订阅,世界除了几声爆炸依然太平,几个愤青文人还在那里叽叽歪歪的互相倾轧……。 泡杯热腾腾的咖啡,开始重温《六人行》……,有这两样,日子就够舒服了。

要过年了

小时候察觉到过年的气息,是因为大街上摆摊卖年货的越来越多,跟在大人屁股后面挑对联、买福字…… 而如今,年则是伴随着新闻里一年一度的“打击票贩子”工作走入生活。坐在办公室里,听到后面的电话响个不停,办公室里不同的人对着话筒说着同样的话:“车票¥%”“车票@#”……,俺知道要过年了。 上网搜了一下“过年”的来历,一个说法是“年”本来是生活在大海里的一个老实孩子,一天在下面呆腻了,想迁徙到大陆上玩玩,但它一上来就把洪水也带上来了,于是人们抓住了“年”怕红怕响动的弱点,放鞭炮、贴对联又给它撵回海里去了。“年”迁徙陆地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于是人们每到这个时候都要庆祝。 几度沧海桑田,今天的人们早已忘记祖先们放鞭炮贴对联的真正用意,而且他们也已经习惯了每天忙忙碌碌迁徙——公交、地铁、的士每天都满载着早晚迁徙于城市不同角落的人。而春节则是一次最大规模、最为壮观的迁徙之旅。看到这样的情景,“年”那孩子也许正在平静的海底庆幸呢:“幸亏俺当年没上去!” PS:多方订票,等待结果。想念三十儿的酸菜火锅……

白塔寺·阳光

今天的关键词有很多:聚会、涮羊肉、兜风,但最终却落在了“白塔寺”上面。 跟人开玩笑,说自己常常处于“半失忆”的状态,生活中数不清的重复让大脑丧失了分别时间的能力,只能留下许多从时间线上剥落的碎片,在脑海中漂浮并随意排列组合。偶尔想要回忆的时候,就突然体会到了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那种困境——时间、地点、人物、真实的事件和当时脑海中的虚构想像……,一切的一切都模糊在一片灿烂得令人眩晕的阳光里面。 于我来说,白塔寺就是那片阳光,用一种虚幻但却真实的感觉将记忆以时间之外的另一种形式串联起来。 去白塔寺与佛无关。第一次去是好奇,想看看被张丹奉为“圣地”的是一个什么地方。后来再去,则是因为爱上了这里的氛围——干净的院落,红墙屏蔽了大街上的车水马龙,却保留了四周院落里小孩儿的哭声、炉灶上炊烟的香气……,身处其中,常常产生错觉,不知今昔何昔,仿佛百年前的繁华就在墙外。于是这里就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点。游客们惊叹于殿内的文物,香客们俯首在佛祖的脚下,而我正好可以徘徊于院落间,独自发呆遐想。 从白塔寺出来,一般先到三联,回程则选择走地坛前面那条街,再到黄寺大街回学校。只记得黄寺大街的一个路口,有一个非常热闹的区域,每次经过那里都让我想起王朔小说里描写的N个熟悉的场景…… 今天从白塔寺出来,思绪就已经被这些东西所包围。车上朋友们讨论将来的计划,我则沉浸在对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回忆当中,一阵阵眩晕。

Beautiful Smile and Love(by:Mother Teresa)

真的善人不多,因为人们常常在做好事的时候都有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或者抱着某种神秘的目的。这位老人值得尊敬的是:她在用一种谦卑与虔诚的心态来服务穷人,并在他们身上发现了上帝的崇高。 The poor are very wonderful people. One evening we went out and we picked up four people from the street. And one of them was in a most terrible condition,and I told the sisters: You take care of the other three. I take care of this one who looked worse. So I did for her all that my love can do. I put her in bed, and there was such a beautiful smile on her face. She took hold of my hand as she said just the words "thank you" and she died. I could not help but examine my conscience[良心]before her and I asked what would I say if I was in her place. And my answer was very simple. I would have tried to draw a little attention to myself. I would have said I am hungry, that I am dying, I am cold, I am in pain, or something, but she gave me much more-she gave me her grateful love. And she died with a smile on her face. As did that man whom we picked up from the drain, half eaten with worms, and

安家

原先用space,因为喜欢它与MSN的联通,这样可以随时随地的纪录和了解好友的信息。 现在喜欢上了gtalk,爱屋及乌,开始探索关于google的所有东西,于是就到了这里。 还没有勇气和理由抛弃MSN,但也无法阻挡google的吸引力。 先在这里留下一些脚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