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香水·春药

看了传说中很有名的电影《香水》,没有太大的感觉,以至于看过之后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隐隐约约只记得一个"天赋异鼻"的家伙,可以用味道知道一切事情,杀了几个人,然后制成了一瓶香水,在刑场上,他首次显示了这瓶香水的"特殊作用"——即"强力春药",让刑场变成了失乐园……,最后用这瓶香水毁灭了自己。去豆瓣搜索相关的影评,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结果相当的失望,有看到纳粹的、有看到独裁的……,如此种种深沉的评论更让我如坠五里雾中。

脑子已然空空,绝不能亏待了肚子。自己焖了一锅香喷喷的饭、煲了白菜排骨汤、又拌了一碗热豆腐,美美的吃了一顿。打着饱嗝刷碗的瞬间突然想明白了。先学着评论家的姿态侃侃:鼻子是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代表了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和本能。主人公依靠欲望第一的法则,尽一切可能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世俗一切道德和法律的力量都无法对其进行惩罚和约束,甚至在刑场上,连代表最高道德权威的主教都拜倒在欲望的脚下。最终,毁灭欲望的只能是他本身,因为一旦在形而下的欲望的层面走到了尽头,也就丧失了形而上的爱的空间,最终他用毁灭自己这种极端的所谓"爱"的方式来恢复二者的平衡。影片将每一个画面都拍的很美,类似于传统的油画,而"美"恰恰是欲望的最佳体现。所以这是一部关于"欲望""道德"和"爱"的影片,"道德"是虚伪无力的、"欲望"是孤独可怕的,"爱"是欲望的终结与升华*%……&#@!

哈哈哈,好久没有像理论家一样乱说了。其实说白了就一个意思:"春药"换不回爱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懂一点代码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

好玩的second life

很早就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游戏——《second life》,一直很纳闷到底是怎么玩的。今天终于注册了一个帐号,又成功的安装了客户端,进去逛了一圈。感觉真是名不虚传,与限定跑道的极品飞车和每局5分钟的CS相比,这个游戏太自由了,而且很真实。在里面开车转了一圈,学会了怎样像超人一样飞翔,还知道怎么打扮,最后又在城楼上留了个影。可惜的是电脑的配置不够高,等改天装上一个高配的台式机,一定会乐此不疲的,尽管界面是全英文,但玩起来似乎障碍不是很大。 做为第一次进入游戏的留影纪念……

五一假期结束

早起去驾校学车,一直到下午才到家,进门觉得很困,睡到夕阳西下。 晚饭后,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家人身体不好,好在笃信佛教,至少还有精神寄托,我也常常现学现卖的“开导”一下,离家远,所能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放下电话,发现自己可以跟他人说得头头是道、“口吐莲花”,而轮到自己头上,却依然迷糊。就像开车的几个步骤,背起来想起来都很简单,而一旦上车还是手忙脚乱。面对一个机器、几个固定的程式尚且如此,何况外界变化莫测的环境、和自己内心电光火石的念头呢? 明天上班,黄金周刚刚开始,便提前一天草草收了场。给人讲大道理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现在只觉得工作不过是烹小小小鲜,这个都应付不来老子就别混了。以后的事情多着呢。 PS:发现在电脑前敲字也是上瘾的。打开音乐,把手放在笔记本键盘上的一刹那,恍惚觉得自己是《海上钢琴师》里面的1900……,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