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的年假结束了,恰好母亲这几天来北京复查,于是这十天就都在医院度过了。
平时去医院,都是来去匆匆,而这次则不同。
第一天母亲透析后,晚上接着在急诊室打点滴,陪护之余,我也得以看到了急诊室的另一面,与白天不同,晚上的急诊室与其说是医生与患者的天下,不如说是警察的天下,走廊和诊室里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警察,此外,还有很多因为车祸、纠纷、打架受伤而来治疗的人……,这种情形总会让我想起杜琪峰的警匪片。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一只手受伤需要缝合的兄弟,居然一边手术,一边神色自若的用另一只手打手机,跟对方研究谁付医疗费的问题。
去医院,自然要看大夫。可惜医院的分工太过专业,各个科室又互不通气,于是看病就像拜码头,一个接一个地跑。难怪一个喝酒喝到拉肚子的年轻人在急诊室门口对同伴说:“跑了这么几趟,出了一身汗,我已经好了”。
在服务一流、态度认真的医院,遭遇最多的就是“微笑的拒绝”——
“这个药我一直用,您就给开了吧?”“对不起,您还是先去做一下¥#%检查再说吧。”
“处方上的单位写错了,你去找医生改过来”“可是,医生吃饭去了啊?”“那对不起了”“@#@#¥……%”
想起舅舅说的真实经历,感冒发烧在医院,医生坚持“体温不到38摄氏度就不算发烧”,愣是没开药。
常言说“到什么地方,什么人就多”。医院多的自然是病人。除了坐轮椅和担架进去的之外,很多进出医院的人看起来都跟正常人一样,只有他们自己和亲属才清楚身体和精神上的苦楚。有因为久坐而腰间盘突出,只能躺硬板床的白领;有不到20岁的小女孩刚刚做完肿瘤切除的手术就在等待换肾……。只有在这里,才能发现生命的脆弱;也只有在这里,才能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世事浮云何足论,不如高卧且加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