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闲逛和敬府

不知道是由于春天快到了的缘故,还是因为回家的时间早,总觉得这两天的阳光不错,一切都是那么透亮。

听课的地方在平安大道上的和敬公主府,毗邻清朝时的海军衙门,也就是后来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二者都算是古迹,但风格却截然不同。衙门的大门很大,进去了却很空旷,甚至有些破败,绕着那类似牌楼又像教堂的大楼走了一圈,感觉有些阴森。青砖垒砌的建筑很像北校的风格,尽管入口都被封住了进不去,但可以想见内部那种冰冷、威严的感觉。据介绍,当年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座建筑的前面。

与衙门一墙之隔的是公主府,里面有宾馆、还有证券公司,已经很难辨认出当年的全貌了。但沿着正门旁边的角门走进去,还是依稀会感到一些生气。同样的阳光,这边要比隔壁温暖很多。路的尽头是和敬府宾馆,开会的人很多,车辆也很多,所以很难将历史和现代剥离开。从一个月亮门转过去,就到了另一个很大、很空旷的院落。四周都是有些破败的房子,里面还堆了一些施工用的材料,但好在这里或多或少能将外面隔绝起来。站在院当中,耳边总是响起陈升的《北京一夜》,大概感觉相似吧。

堵车的时候,每每都在骂北京这个城市,同时给自己在这么一个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呆着找各种理由——现在想想,这里俯拾皆是的古迹应该算是一个,信步游荡,就有可能走进一段历史……

公主府角门进来的那条路

有点破败的大院落



府内路边一个小角落

留言

匿名表示…
有工夫游玩了,呵呵,还是学习好萨。
给我也报个名,我也考:)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懂一点代码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

好玩的second life

很早就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游戏——《second life》,一直很纳闷到底是怎么玩的。今天终于注册了一个帐号,又成功的安装了客户端,进去逛了一圈。感觉真是名不虚传,与限定跑道的极品飞车和每局5分钟的CS相比,这个游戏太自由了,而且很真实。在里面开车转了一圈,学会了怎样像超人一样飞翔,还知道怎么打扮,最后又在城楼上留了个影。可惜的是电脑的配置不够高,等改天装上一个高配的台式机,一定会乐此不疲的,尽管界面是全英文,但玩起来似乎障碍不是很大。 做为第一次进入游戏的留影纪念……

五一假期结束

早起去驾校学车,一直到下午才到家,进门觉得很困,睡到夕阳西下。 晚饭后,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家人身体不好,好在笃信佛教,至少还有精神寄托,我也常常现学现卖的“开导”一下,离家远,所能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放下电话,发现自己可以跟他人说得头头是道、“口吐莲花”,而轮到自己头上,却依然迷糊。就像开车的几个步骤,背起来想起来都很简单,而一旦上车还是手忙脚乱。面对一个机器、几个固定的程式尚且如此,何况外界变化莫测的环境、和自己内心电光火石的念头呢? 明天上班,黄金周刚刚开始,便提前一天草草收了场。给人讲大道理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现在只觉得工作不过是烹小小小鲜,这个都应付不来老子就别混了。以后的事情多着呢。 PS:发现在电脑前敲字也是上瘾的。打开音乐,把手放在笔记本键盘上的一刹那,恍惚觉得自己是《海上钢琴师》里面的1900……,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