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大制作”还是“大言不惭”?

看电视,《东方时空》在采访某导演,谈的是央视刚刚放过的一部“大型历史连续剧”。导演很自豪的说观众可以在这部电视剧里面看到很多大场面,是非常“幸福”的。后来才道,近年来用大场面“干嚎”的几部电视剧都是出自该导演之手。

“大”似乎已经成了中国影视圈的一个“热词”。自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大陆的电影圈就掀起了“大制作”、“大投资”、“大场面”……的潮流,随后的《十面埋伏》,以及陈凯歌的“馒头”,最后在《黄金甲》这里达到了高潮。盲目的追求“大”,往往就会忽视“细节”,甚至连故事本身都编不圆。但对于电影来说,这种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十几米的大屏幕上面,大投资砸出来的大场面还是能够给人以超炫的视听享受的,即便事后觉得被耍了,至少当时也能稍稍的爽一下。这么想想,电影里面的“大”似乎还有些道理。

回头看看,掀起“大制作”、“大场面”这面大旗的正是我们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五代”。有能耐的“第五代”基本上都在电影里面过了一把瘾,但还有少部分“边缘”化的第五代,挤不进电影圈内那浩浩荡荡的“大潮流”,只好退而求其次,开始拿电视开刀了。但同时问题也就来了,电影是电影,电视是电视,最大的电视屏幕也就是40几寸,怎么能跟电影院的幕布相比呢?影院里的千军万马在电视上也只能是蚂蚁上树,何况中间还时不时跳出个把美女推销补血养颜胶囊什么的,两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啊。用做那种“大电影”的思路来做电视剧,只能说一方面在浪费投资方的钱,一方面在亵渎电视观众的智商。看电视剧不就是图那个故事好看嘛,回头想想经典的电视剧,多数都是靠故事活下来的.即便是“大片”的源头美国出的电视剧,也没见都用大制作来砸啊,《老友记》等片子靠的还不是语言和编剧的魅力?现在正火的《越狱》,其成功也应该归结与剧情的紧凑。

节目里主持人问该导演:“现在中国的导演排到第几代了?”,“第七代”,“那您可是爷爷辈的喽?”“是啊是啊是啊,呵呵呵……”。爷爷辈也就是老了,该退休歇歇了。第五代的大旗太重了,让这些当年的大腕导演们不堪重负。当年第五代的崛起就是从形式的革命开始的,《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无一例外的带有着强烈的“符号化”和“图解思想”的特征。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脱离生活本质的基调。如今,新的视听语言的探索正由新生代的导演在进行着,占据主流的第五代们已经没有创新的激情了,而他们又注定是与真实的生活绝缘。于是,他们只能去求助于那虚幻的“大”,闭门造车,在虚幻的历史和所谓的哲思中自我满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离开现实生活的清流,这些“大”只能是一片“大雾”,风吹即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懂一点代码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

好玩的second life

很早就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游戏——《second life》,一直很纳闷到底是怎么玩的。今天终于注册了一个帐号,又成功的安装了客户端,进去逛了一圈。感觉真是名不虚传,与限定跑道的极品飞车和每局5分钟的CS相比,这个游戏太自由了,而且很真实。在里面开车转了一圈,学会了怎样像超人一样飞翔,还知道怎么打扮,最后又在城楼上留了个影。可惜的是电脑的配置不够高,等改天装上一个高配的台式机,一定会乐此不疲的,尽管界面是全英文,但玩起来似乎障碍不是很大。 做为第一次进入游戏的留影纪念……

五一假期结束

早起去驾校学车,一直到下午才到家,进门觉得很困,睡到夕阳西下。 晚饭后,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家人身体不好,好在笃信佛教,至少还有精神寄托,我也常常现学现卖的“开导”一下,离家远,所能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放下电话,发现自己可以跟他人说得头头是道、“口吐莲花”,而轮到自己头上,却依然迷糊。就像开车的几个步骤,背起来想起来都很简单,而一旦上车还是手忙脚乱。面对一个机器、几个固定的程式尚且如此,何况外界变化莫测的环境、和自己内心电光火石的念头呢? 明天上班,黄金周刚刚开始,便提前一天草草收了场。给人讲大道理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现在只觉得工作不过是烹小小小鲜,这个都应付不来老子就别混了。以后的事情多着呢。 PS:发现在电脑前敲字也是上瘾的。打开音乐,把手放在笔记本键盘上的一刹那,恍惚觉得自己是《海上钢琴师》里面的1900……,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