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放轻松

今天凤凰网的头条是《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说六合彩在中国各地蔓延,已经成了经济邪教。好多人都把这个当成了致富的途径,而且已经痴迷到了"想入非非"的地步:央视从香港引入的一档叫《天线宝宝》的节目据说被这些彩民们想象成了透露六合彩密码的,狂晕!不了解这种彩票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彩民的"较真劲",这么个博彩的游戏能够如此火爆,估计跟这种"较真儿"的劲儿有很大的关系。

最近发现了好多愿意较真儿的人。谷歌出了个输入法,于是用谷歌输入法的和用搜狗输入法的人就开始较真儿了——哪个更好用,谁抄袭了谁的字库,谁的程序有后门漏洞等等,火爆的很;某粉丝为了追星倾家荡产,神智不清,甚至还搞出了人命,本来人已经返乡,一切可以慢慢平息,结果较真儿的又出来了,媒体来关注、明星来资助、甚至还冒出来个所谓的大学生,要为当事人讨公道,限期要明星娶了她,否则就要自杀,场面相当的壮观;文化人也没闲着,学术打假明星仍然跟中医学者在那儿掐着呢,一个死命的要送给对方一顶"伪科学"的桂冠,一个执意不要,双方的粉丝们也打得挺热闹……

小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认真。长大了慢慢发现,与“认真”一字之差还有一个词——"较真"。认真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探索真理和真相的过程;而较真则重在这个"较"上面,什么事情都想"较劲",那就免不了有些偏执了,较常了容易较成邪教。尽管媒体喜欢较真的人,因为一较就较出了发行量和收视率,财源滚滚,但那钱毕竟进不了咱的腰包,还是老老实实的认真做点事情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一个人住第三年

从家里休完年假回来,就搬到了新家。尽管比较小,而且上班也远了,但还是迫不及待的住了进来,将原先的房子空置了一周。原因,一是厌倦了那边隔壁的装修声、吵架声还有时不时的呻吟声;二是新家和老房相差的是一个时代,西坝河那边的红砖楼房和国营百货总让我感觉行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某个小镇,而这边的小区还能让我时不时的感受到现实的真实。 闲着没事儿掐指算了算,从毕业至今,一个人住已经两年了,转眼就开始第三个年头。随身的东西增增减减,身边的人来来往往,事情经的越多、心里反倒越淡,工作依然占据时间的大部、但却不是生活的主流,求变的心思依然迫切、但越来越相信机会可遇不可求。 毕业后的第三个年头即将开始,就用这几百个字纪念一下。

一梦如是

上周日母亲抵京,准备研究换肾的事宜。周一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却发现了其它的病症,转而进行取样、化验,并等待结果。周五拿到结果,不幸,因为结果;万幸,因为发现得早。 母亲信佛已久,患病以来更是以药师佛为依。昨晚彻夜长谈,尽管旁人并未明示,但她已知晓病情;他们怕我担心,未敢向我透露病情,而我也从口气和表情中猜出。面其他亲属,我们依然装作不知,免得他们担心,只有在独处的时候,互相道破,相视一笑。“一切和合而成的事物,终将分离”,这是佛陀一生示现的真理,我们尚不能“心无挂碍”,但却可以泰然面对。我叫母亲回去修持时发愿往生东方琉璃净土,在那里“进修”后回来利益众生。换个面孔再见时,或许会忆起今生种种,颔首道“如是,如是,一梦如是”。

懂一点代码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