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点多回到家,洗个澡,给公关公司赶完稿子,本来已经很困倦的身子突然精神抖擞起来,看着电脑后面镜子里的家伙,觉得很可怜。白天昏昏沉沉的混日子,8小时之外却忙的不亦乐乎。兼职也好、帮忙也罢,从心底里似乎根本就不是为了报酬,只是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发现自己还有做事的能力。可笑自己不够果断,不够决绝,既已失望,仍不敢辞却;明知无望,仍懒于改变。天知道“没有机会”是借口还是事实,“谋定而后动”是智慧还是懒惰。有朝一日年华老去,或将悔却,当年未曾倚柱弹长铗,高歌食无鱼。混沌间未曾失去的是气节,今夜蓦然惊醒的是希望……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留言
狗屁什么定什么动的,我们是俗人,要吃饭要睡觉还要面子,所以可怕的幻觉和奇怪的焦虑自然就强大。
说起来也简单,放开了也就那样,耽耽去年放开了,给自己放了三个月假期,背上大包去尼泊尔、泰国、香港转了一圈,春节后才去另一家公司上班。
不过,嗨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