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里放着许巍的《蓝莲花》,随手打开Google,搜索“莲花”,却搜到了一个佛教论坛,教人打坐时将心观想成八瓣莲花,花中升起一轮明月,清澈且映照大千世界。不得不佩服东方的宗教,连打坐修行的方法都如此的有诗意,莲花、明月、琉璃世界……,用里面的话说叫“心月孤悬气吞万象”,原来明月是放在心里的,就像寺庙里的佛像,永远低眉垂目,如如不动;而外在,不妨学那十八罗汉,千姿百态,嬉笑怒骂。生老病死是道,打雷下雨是道,街长里短是道,口舌是非是道,尔虞我诈是道,忠君爱国是道,打情骂俏是道,花前月下是道,生死相许是道,薄情寡义是道,惩奸除恶是道,遁世避俗是道……,人活着谁也不能跟泥塑的雕像一样绷着,只要心中有明月,何不学那大胡子燕赤侠,提着酒葫芦在电闪雷鸣中高歌舞剑,或嗔或笑,或怒或骂,行云流水,潇洒随意,任你是忠是奸、是富是贵,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来来来,咱们攀攀道!”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