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想念星爷

这两天一直在看《双枪李向阳》,在这个改编的电视剧里面,我又看到了当年的《地道战》、《地雷战》里面的幽默与乐观。残酷、沉重的历史,还有另一种民间的诙谐、乐观且机智的描述方法。里面那些漫画式的鬼子兵形象,一如我小时候看的小人书。

突然想起了星爷,似乎自打毕业,就没怎么看星爷的电影,那些经典的台词也忘得差不多了。每天面对的是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关注的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新闻资讯,渐渐忘了还有踩不死的斧头帮帮主、罗里罗嗦的唐僧、拿着杀猪刀的特工……

喜欢星爷、喜欢漫画式的抗日影片,因为他们不屈从于残酷或惨淡的现实本身,即使被抄家,即便一夜之间变成乞丐,依然用一声声怪笑去反叛。房子票子的重压下,多的是程式化的行走坐卧、标准化的笑容和微嗔,去哪儿才能听到那别具一格的周氏笑声呢?

留言

Hushlight寫道…
星爷是三年磨一剑
另外在单个文章页面,有两个post comments & homepage
Sheng Yue寫道…
嘿嘿,俺宁愿认为那两个是为了方便故意设计的。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懂一点代码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

北京最近真冷

周六再次造访baofeng的新家,来回地铁外加专车接送,尽管知道降温了,但却没有深刻的体会。 说一下这个周末的收获: 一顿大餐、轻松聚会,念念不忘那梅菜扣肉; 看了两部电影——《无主之城》和《星尘》,都很舒服; 今天拎着相机出去转悠了半天,深切体会到了外面的寒冷,还好躲进三联,买了两本沈从文的选集; 出游的成果如下——

欲辩已忘言

每次看到《武林外传》里佟掌柜吃了千年人参,旺盛的精力让她满嘴都是驳不倒的大道理,并用这些大道理让伙计们去做一些荒唐的"事业"时,就哑然失笑。   曾几何时,很羡慕那些能够满口"大道理"的人们,为他们的言语所折服。但后来慢慢发现,那些言语或逻辑缜密、或激情澎湃……,但大都是自说自话。雄辩的背后是"口腔的快感",而真实往往不属于言语,尤其不属于言语的狂欢。这么长时间了,自己已经差不多学会了如何恰当的使用语言工具,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在背后,并用言语将真相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移。在这个雄辩胜于事实的时代,行为往往是荒唐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有"娱乐精神"。但话说多了,总会累的;纸上谈兵,总要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