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关于……

关于天气,本来已经将厚实的毛衣和外衣都塞到了柜子的角落里,等有心情的时候一起洗了。没想到昨天的一场雨,让气温骤降。把衣服翻出来的时候,不知道该庆幸还没洗呢,还是后悔没早点洗。

关于谈资,随着奥运临近,能挂上的和靠不上的都要来查一脚。值班闲的时候,翻水木的帖子,见到有人如是说“不要太高估DL了,打砸抢的没准是股民或者房奴呢”……。回家路上,见到两个小孩儿像两只蝴蝶一样在前面蹦来蹦去,同时用清脆的声音问他们的妈妈——“奥运火炬是哪天点着的啊?”一件事,有人当成工具、有人当成工程,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就是谈资和记忆。

关于心情,前一段很惶惑,就像《Friend》里面的莫妮卡,本来兴致勃勃的去找钱德勒晨练,被钱德勒的一句话跟问的垂头丧气——“别忘了,你还没找到工作呢”——我也一样,本来正傻乐呵呢,突然被人提醒“你还没买房子呢”。于是,翻箱倒柜,全家总动员,发现在坚挺的房价面前,自己是如此的渺小,那“幸福”的许诺仿佛与你只有一步之遥,可那几个零挖出来的沟却是如此深邃,令人两股战战。

关于工作,修炼尚在进行时。毕业出来,想当然的有很多的“应该如此”,工作告诉你,应该的并不如此,你要考虑的不过是接受越来越多的“原来如此”。一直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也一直担心自己的心态。在这里死撑,也就是想看看能把心态磨练到什么程度。能在这里把该看透的看透了,该磨该练的都收拾了,再跳的时候,也就会顺畅很多。如今刚刚修炼到第一层——面对无理的要求,口里“一定尽力解决”,心里打定主意不干,脑子琢磨托词怎么说……

关于爱好,任何兴趣都是有周期的,摄影的热情明显没有以前强烈,但幸运的是:它还没有消失的趋势。照片应该最能反映当时的心境,看看去年的照片,对比现在的,所经历的惶惑和烦躁在上面一览无余。坚持下去,若干年后,他们或者比文字更能记录我的心绪。

关于日子,不好不坏不高不低中规中矩普普通通,往前过着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懂一点代码还是挺重要的

最近在弄一个公众号,发现刚刚参加工作,做网络编辑的 噩梦 又出现了。 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报下面的 报网 做编辑,主要工作就是「复制」、「粘贴」各种新闻,而每天要面对的,就是多媒体编辑器。 作为一家偏互联网的团队,在当时的标准配置是这么三组: 编辑组 开发组 美工组 而三组之间吵架的核心往往就是: 谁应该切图? —— 美工 vs 开发 编辑应该会代码吗? —— 编辑 vs 开发 在当时的编辑们看来: 任何涉及到 乱七八糟的非读者阅读的内容的代码类的东西,都应该是开发组做的! 因为编辑是对内容和文字负责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要求开发组把开源的多媒体编辑器,改造的像微软的 word 一样智能。 可惜的是,这个愿望一直到前两年该网倒闭,好像也没有实现。 现在的微信、 知乎 、 头条 等等倒是都开发出了相对智能的编辑器,而且还养活了一堆类似于秀米之类的周边,专门做编辑器。但是回头来看,这些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有的时候限制也很多,其实,还是能够自己会一些代码,可能更方便些吧。 人总是这么纠结。 ​

好玩的second life

很早就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游戏——《second life》,一直很纳闷到底是怎么玩的。今天终于注册了一个帐号,又成功的安装了客户端,进去逛了一圈。感觉真是名不虚传,与限定跑道的极品飞车和每局5分钟的CS相比,这个游戏太自由了,而且很真实。在里面开车转了一圈,学会了怎样像超人一样飞翔,还知道怎么打扮,最后又在城楼上留了个影。可惜的是电脑的配置不够高,等改天装上一个高配的台式机,一定会乐此不疲的,尽管界面是全英文,但玩起来似乎障碍不是很大。 做为第一次进入游戏的留影纪念……

五一假期结束

早起去驾校学车,一直到下午才到家,进门觉得很困,睡到夕阳西下。 晚饭后,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家人身体不好,好在笃信佛教,至少还有精神寄托,我也常常现学现卖的“开导”一下,离家远,所能做的也不过如此而已。放下电话,发现自己可以跟他人说得头头是道、“口吐莲花”,而轮到自己头上,却依然迷糊。就像开车的几个步骤,背起来想起来都很简单,而一旦上车还是手忙脚乱。面对一个机器、几个固定的程式尚且如此,何况外界变化莫测的环境、和自己内心电光火石的念头呢? 明天上班,黄金周刚刚开始,便提前一天草草收了场。给人讲大道理对自己还是有帮助的,现在只觉得工作不过是烹小小小鲜,这个都应付不来老子就别混了。以后的事情多着呢。 PS:发现在电脑前敲字也是上瘾的。打开音乐,把手放在笔记本键盘上的一刹那,恍惚觉得自己是《海上钢琴师》里面的1900……,哈哈哈